得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最重要
东苑社区党委书记韩朋可感慨:得到居民的理解和配合最重要
3月21日,施工人员在对建东小区53号居民楼进行墙体粉刷。 本报记者 李英平 摄
□本报记者 范丽萍
“车子棚里新装的灯,打开以后真亮堂。”3月19日上午,看到卫东区东安路街道负责老旧小区改造的韩朋可来到小区查看施工进度,居民李雪峰迎上前。她说,车子棚改造,是继违建拆除、下水道整改、墙体粉饰后的又一大变化。
楼房年代久远 改造几多考虑
李雪峰所住的东苑社区建东小区61号楼,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商品楼,共6层,楼外墙粉刷的是耐看的灰蓝色,旁边新改造的车子棚也保持了同样的色调,工人师傅正在抓紧调试灯具。“没有改造前,下水道堵塞污水横流,私搭乱建现象普遍,道路也不好。”李雪峰说,她搬来已经20多年了,院里环境一直没有太大改观。从去年底开始,该楼作为建东小区(一期)改造居民楼之一,先后进行了违建拆除、下水道整改、墙体粉饰等多方面改造。居民眼见着高兴,也期待接下来的改造项目早日完成。
“61号楼算是改造中最典型、难度大的居民楼。”谈到居民楼改造细节,东安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兼东苑社区党委书记韩朋可介绍,该楼是1985年建成的,现有常住户60多家。改造过程中,最难处理的是下水管网改造和拆除违建了。因为此楼建设时铺设的下水管非常细,直径只有十几厘米,后来随着居住人员增多,经常发生管道堵塞的情况,居民生活受到影响,“有的干脆把管道堵死,再单独铺设管道直通楼下的化粪池,别的居民也会‘跟风’”。
为了彻底解决下水道问题,街道及社区为61号楼统筹设计了新的管道直径80厘米的下水管网,实现雨污分离。但施工要截断管道,居民如厕又成了难事,因此街道及社区人员又协调附近公厕,实行24小时开放。
拆除违建 有艰辛有感动
相比下水道问题,居民楼违建拆除工作可谓难之又难。“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居民的利益。”韩朋可说,前期他们组织小区老党员、居民代表多次召开讨论会,征集意见,又做了大量入户走访工作。入户走访晚上开展的最多,“一般看见谁家灯亮了就往谁家跑,一栋楼60多户,其中40多户都在厨房处外接了违建。为了做通居民工作,我们往一家最少跑三趟,有的甚至跑了二三十趟。”让他印象最深也最感动的是:有一天,他正上楼的时候遇到了2单元2楼和3楼的住户,他刚一开口,对方就说:“拆吧,家里东西都收拾完了。”
“当时的心情真不知道怎么形容,我们干工作辛苦点没什么,能够得到居民理解和配合才最重要。”韩朋可说。在场的工程监理张明平介绍,他从事监理工作已经十几年了,也接触过老旧小区改造的工程,总体觉得老旧小区改造事务比较繁杂,与新建小区相比,就像“新衣服好做,补丁难缝”。拆除违建后,还要配合着给居民做好批墙、铺地板,恢复楼体原样。“社区人员通过协调和努力,能够最终达到居民满意,是非常不容易的。”张明平说。
最后,对于居民关心的改造时间何时结束问题,韩朋可表示目前已经完成了60%—70%,现在正在进行车子棚改造、建设充电桩等事宜,计划到4月中旬改造完成。
编辑:王俊纳